4.20.2009

塗鴉界的土皇帝──曾灶財

「別人笑我太瘋癲,我笑他人看不穿;不見五陵豪傑墓,無花無酒鋤作田。」來自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名作《桃花庵歌》的句子,亦是周星馳電影《唐伯虎點秋香》的經典對白。在家傳戶曉的典故中,唐伯虎為了追求婢女秋香,不借化身下人借意接近,那種乞丐王子式的童話故事,在拜金的香港會有嗎?

有,主角是一位流落民間的皇帝,那就是自封「九龍皇帝」的曾灶財。這位傳奇人物沒田沒地,卻在藝術界開拓了一片新領土,成為華人塗鴉界的無冕皇帝。

皇帝的傳奇身世始於1921年,他的俗名(即身份證上的名字)叫「曾財」,年輕時靠務農維生,但田地後來被官府收回,貶成身無長物的草民。曾灶財於16歲去香港投靠親友,在工地謀生時腿部弄傷,自此要靠拐杖走動,他於30多歲時回廣東肇慶鄉間尋根,翻查族譜發現太公是香港的大地主,九龍的斧山道與彩虹一帶就是祖先地,若歷史軌跡永恒不變,他就是邑土裏的最高領導人。

以字跡宣示主權

於是,曾灶財從35歲開始,拿着毛筆四出寫大字,靠自己的筆跡去「宣示主權」,經過了半個世紀,直至2007年,皇帝於86歲時不幸因心臟病發而「駕崩」。他最後掙到的,就只是一個床位;死後剩下的,不過是幾兩飛灰,而然那股帶有傻勁的堅持,卻成為備受傳頌的香港精神,也是集體回憶的一塊拼圖。

皇帝的新衣要靠想像力才能看到,皇帝的墨寶最初則被視為弄污公物的塗鴉。曾灶財的寫字工具永遠是黑油和毛筆,以帶有孩子氣的筆觸四處寫上「九龍、新界、中英、皇帝曾灶財……」等字,還加上皇妃和太子們的名字,每個字的筆畫都讓人看得清清楚楚,以便宣告天下,朕即是皇。

敢用性命作賭注,曾灶財肯定沒有聽凱斯‧哈林(Keith Haring)的大名,因為他開始寫字時,哈林還未出世,但他與世界各地的塗鴉王有一樣的命運,就是少不免被驅趕或檢控。曾灶財居於九龍的秀茂坪,最初只在居所附近寫字,由於身體殘障,場所管理員多都是勸喻他離開了事,但日復日,年復年,他終於練出了一身大膽子,變成擅於應付執法人員的「刁民」。

直至80年代末,皇帝決定要擴大領土,要把自己的顯赫身份告知全港市民,於是他的卸筆開始跨區過海,墨寶遍布港九新界的電箱、燈柱、垃圾桶、護土牆、天橋底,甚至私人屋苑或古跡牆壁,那些獨特字體遍地開花,漸漸引來凡夫俗子的注視。可惜,別人總是笑他太瘋癲,原本眼睛是半開半合的政府部門也要採取行動,執法機關開始「以下犯上」,把皇帝告上官府,反而惹來記者追訪,令「九龍皇帝」的真身現於市井,曾灶財從此成為家傳戶曉的人物。

半世紀堅持的回報
曾灶財不良於行,塗鴉時往往帶着自製的「龍椅」和「卸膳」同行,有時一坐就是大半天,寫得興緻高昂時有脫下衣服,赤膊上陣,而且專挑公共物件來練字,香港的食物環境衛生署人員和警察都視他為「頭痛人物」,只因他有一定的知名度,執法太硬就被罵無人道,視之不理又被責失職,當局陷入兩難局面,每每都是帶走、問話、了事。曾灶財卻自得其樂地對記者說:「全香港的警署我都去過。」他於2002年最後一次被抓上法庭,控告在中環近舊天星碼頭的燈箱上塗鴉,當裁判官進庭時,他未有如庶民般起來迎官,但最終仍被裁判官勒令站立。而面對控罪時,曾灶財一臉不在乎地認罪,罰款500港元。在他的被捕紀錄中,有一次是與塗鴉無關,而是因為在寓所內赤裸走動,但閘門大開,因為對着街外人「露鳥」而被捕。

每個世代的抗爭,都必須要有堅持和犧牲,曾灶財原本與較他年輕15載的妻子文福彩居於觀塘翠屏邨,膝下還有8名子女,但家人都因為他的舉動而受困擾,後來一一遷出,剩下他獨居終老。

幸好半世紀的堅持還是有回報的,曾灶財的字跡潤澤了香港人的心靈,草根,純真,不經修飾,不少藝術家都在皇帝書法下滋養下長大,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和文化評論人劉健威就是曾灶財粉絲。鄧達智一向擅長以香港本土題材去創作時裝,他在97年把曾灶財的塗鴉融於時裝上,由於事前沒有徵詢過帝皇的意見,外界紛紛指摘他作品侵犯版權,惹起一陣爭議,其後鄧達智決定徹回作品,在紛亂的爭拗聲中,皇上其實從不介意自己的字跡被庶民採用。

曾灶財的塗鴉與抗爭,修煉成一種獨特的「行為藝術」,那些留在公物上的毛筆字,則提升到「藝術作品」的高層次。同年,劉健威亦為他舉行「街頭書法家曾灶財」展覽,以相片、牆布及播放影碟,以歌頌皇帝的「藝術成就」。該展覽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,加上97回歸令到香港人熱切尋找文化認同感,曾灶財成為本土化的街頭藝術代表者,連外國藝評家亦稱讚他的書法(再不是塗鴉了)充滿童真的美感。200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就展出了曾灶財的作品,令他成為首位、也是至今唯一一位的香港人獲此殊榮,外地傳媒更尊稱他作「Kowloon Emperor」。

香港沒人不識九龍皇帝
梵谷到底是天才抑或是瘋子?答案隨時代轉換,但事實是他從未得到過死後的榮耀,遺世的作品以天文數字成交,天堂裏的梵谷會哭泣抑或微笑?曾灶財生前窩居於香港的公共居邨,靠政府提供的綜援金(窮人福利金)過活,他的墨寶曾於2004年在蘇富比拍賣行被公開競投,最終以5萬5千元成交,能在大雅之堂賣出的作品,就僅此一幅以而。曾灶財死後,就如梵谷一樣,他作品將成香港人的無價寶,天堂裏,皇帝一定在笑。

不少研究香港文化的學者,對曾灶財的作品予以肯定,其中文化評論人梁文道認為那些字跡不在於書法上的美學,而在於挑戰了藝術的概念,「這裏沒有人未見過他的作品,那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他是香港的傳奇人物,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藝術。」有說曾灶財是有精神病的瘋子,梁文道卻寧願以藝術本質去審視,而皇帝的堅毅精神值得欣賞,「究竟藝術是有意還是無意?是主觀還是客觀?應該好好去討論」。無論如何,流散在街頭巷尾的字跡,的確陪伴了幾代香港人的成長。

對人的一生來說,半世紀的歲月太悠長;對一個小城來說,50年的光景可以翻天覆地。香港從小漁村變成世界城市,其發展過程與皇帝的足跡有着奇妙的異同。曾灶財宣示主權的行動,最初開始不過是毫無力量的微小願望,心底裏也許從來沒想過會成功。就像窮小子憑著信念往前衝,終有一天可成功,乞丐王子沒有回到皇宮,卻到了天堂,皇帝駕崩後,香港的報章都以頭版報導,連外國通訊社亦大篇幅記載曾灶財的一生,從那一刻地,他成為了真正的「九龍皇帝」,他的土地,就在香港人的心田裏,永不磨滅。

天堂裏有沒有曾灶財的塗鴉,白雲上偶然出現的點點黑影,會否就是他的墨寶?

刊於上海《藝術世界》3月號

4.17.2009

打造島耕作

漫畫大臣浦澤直樹在名作《Monster》說過,一個活生生的人若要變成虛構人物,就要把所有認識他、知道他過去的人全都殺掉。但一個虛構角色如何變成有血有肉呢?以相反思維來考量,就是要令大家相信「那個人」確實存在,在現實世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。

那些角色可能活在戲劇、文學、電影、電視或漫畫裏,卻對現實世界有深遠的影響,甚至成為某種符號或標記。正如《死亡筆記》的殺手「奇拿」,已是在網上發放藝人淫照的元兇代號;《電車男》則成為「御宅族」的代名詞;而《螢之光》的乾物女,則是城市裏獨身女子的標籤。

日本漫畫家弘兼憲史筆下的島耕作漫畫,影響力遍及各階層,更從日本擴散到海外,掀起陣陣「島耕作文化」。去年是漫畫連載25周年紀念,書裏的阿島已經60歲了,在職場打拼38年,終於從小職員進駐社長寶座。且看這場漫長的true man show,如何把島耕作打造成職場偶像吧。

職場秘笈
據說,不少中外企業的C.E.O.都愛看《孫子兵法》,這本千年兵書,熱潮歷久不衰;而《島耕作》漫畫,則可能是現代發行量最大的職場秘笈。漫畫按島耕作的職級暫時分為8部曲,當中包括:青年、主任、部長、課長、董事、常務、專務和社長,至今尚未完結。

島耕作的靈魂源自創造他的漫畫家弘兼憲史,他於名牌學府早稻田大學法律學系畢業,理應可以成為人人景仰的法律之星,但他深受漫畫之神手塚治蟲影響,學生時代就加入漫畫社,腦海輸入是法律常識,筆桿輸出的是人性故事。

島耕作於1970年成為初芝電器產業的新社員,弘兼憲史亦是在當年加入松下電器產業的廣告部工作,不同的是,弘兼於3年後離職,沒有成為現實中的島耕作,卻終於走上漫畫家之途,而打工族的經驗,對他的創作影響深遠。

日本漫畫一般以「雙封面」包裝,書的外表再套上彩色的摺頁式封套,書扉是作者與讀者的溝通園地。弘兼憲史喜歡在小小的方格中暢談時事,而在《常務島耕作》裏,他表白說:「畫這本漫畫之初,完全沒想到書名會不斷改變……以「辦公室百態」的短篇故事形式面世的《課長島耕作》,在主角神話式的成功和挫折反覆交替下,逐漸演變成一本資訊性慢畫。……漫畫本來只是娛樂性刊物,但既然發展到成為鉅著,我就覺得不可以只是娛樂,而是應該像報和電台那樣提供情報。」

打工仔血肉寫照
正如作者所說,主角的際遇是帶有神話色彩,阿島的角色設定當然有夢幻元素:不俗的外型,說得一口流俐的英語,工作能力超著,不算很有風骨,但有自己的堅持。家庭狀況方面,在擔任課長時已和妻子離婚,女兒跟母親同住,失婚漢的身份,反而令阿島更自由,周旋於不同女人之間艷遇不絕。這套被定性為「成人類」的作品,書裏當然有不少情慾場面,而女性往往是男角色的洩慾對像,因而曾被指「蔑視女性」。因此,看漫畫,最好還要有理性和批判的心態。

阿島是日本電器公司的僱員,但在全球化趨勢下,他經常要穿梭各地商談業務,足跡遍及多個國家,而內容不是天馬行空,而是尋求切實地反映當地的文化風俗,大大增加了漫畫的真實性。後期更主力以中國及印度作舞台,令大中華區的讀者倍感親切,亦成為名符其實的「資訊性慢畫」。

島耕作系列可貴之處,在於每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然後明白到不是所有事都能順心如意。阿島的事業看似一帆風順,事實上亦處處受制忖,他雖以不結黨為榮,但卻多次成為辦公室政治鬥爭中的犧牲者,被迫做自已不想做的事,除了曾經被放逐,還要成為裁減員工的「劊子手」。漫畫中,無論是小職員、秘書、社長、董事,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,這正是現實打工仔的血肉寫照。

在大公司裏,每位高層都有其生存信念,對錯沒有標準。因此,阿島有幸遇到有情有義的良師中澤先生,但同時亦見到更多卑鄙小人。這裏所說的「小人」是誰,就要看說話的人身處位置了,而阿島在那對手眼中,何嘗不是假君子呢?

視阿島為競爭對手的郡山利郎,搶先成為社長,他甫上任就宴請昔日的恩師晚膳,當時還重提聽過的教悔,包括:「不要怕失敗、不要過分謹慎、主動承擔責任、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、不要歸咎於別人、不可以不講道義。」說罷,他竟叫對方主動辭去董事職位,原因是對方的存在,會妨礙他作出狠心的決定。這到底是冷酷還是冷靜?不同位置、不同個性的打工仔,自有不同看法。

多媒體‧跨界別
弘兼憲史透過日本初芝電器公司的多元化業務,涉獵的不是枯燥地製造或改良產品,而是經常探討企業的社會責任及世界新潮流,宏觀地看待全球局勢變化。這部絕不是娛樂性富豐或緊張刺激的作品,但卻能擴濶讀者的視野,甚至可以當作現代經貿發展史來看待。在悠悠長的25年創作歷程中,作者讓阿島由70年代走到現代,日本社會在這些年來,經歷了從經濟起飛到黃金高鋒,然後神話破滅後陷入衰退苦況,陷入停滯不前的局面,如今再面臨金融海嘯,加上毗鄰的新興國家崛起,日本經濟的出路仍遙不可見,其處境亦值得鄰國借鑒反思,這部漫畫可能是現世最值得細看的課本。

隨着全球化時代來臨,初芝電器已不能固守在日本的領域,反而要進軍不同業務,例如從日本的嚴重人口老化現象,開始拓展老人經濟的商機,另外紅酒、唱片娛樂等業務亦有涉獵。故事的後半部主力以中國及印度作舞台,則變成在中國開設哥爾夫球場,又利用印度員工的特性發展I.T.及貴價電器市場,這些都是現實中的經濟課題。

弘兼憲史為求資料準確,亦經常到外地實地考察,加上敏銳的時事觸覺,令漫畫內容得到跨媒體的高度重視。當阿島今年4月榮升社長,成為初芝電器與五洋電機合拼後的集團最高領導人時,出版商講談社就為舉行了「社長就任招待會暨興祝酒會」,當日阿島就以動畫造型發表了就職演說,而專門報導企業新聞的ZDNET Japan網站,更把該盛會消息當作正真新聞發佈,而東京電力及東芝燃料電池系統等大公司的社長,亦真的致送花籃祝賀。出版社更舉辦新公司名命比賽,獎金高達100萬日圓,截止日期為本年12月26日,該活動在社會引起極大哄動。漫畫裏的情節變成現實真人show。當然,接收者都知道那只是漫畫情節,但同樣為阿島感到振奮高興。

「島耕作」已變成一種風氣,一種文化,其社會地位及影響力絕不遜於任何銀行大班或打工天王,漫畫衍生出來的產品更是跨媒體、多樣化,內裏曾經出現的歌曲都推出了CD,而剖析人物角色的書書更如雨後春筍,《島耕作成為頂尖男人的80準則》、《課長島耕作男與女成功方程式》等,其他主題還涉獵經濟學、如何品酒(香檳、紅酒)、哥爾夫及職場哲學等等,總數達數十本,對在職者非常實用。

正如弘兼憲史所說,島耕作原本是只一場短途賽,但其後順勢發展成一場未見終點的馬拉松。支撐這場耐力賽,背後是認真和嚴謹的態度,作者以自身的人生閱歷、學識、興趣和視野,為一個平面角色注入成血和肉,終於讓島耕作活起來。弘兼憲史曾經說過,當漫畫家不是容易的事,就算成為大師級人物,還是每星期為截稿死線而奮鬥,除了繪畫島耕作系列漫畫,如《政治最前線》和《黃昏流星群》就是同時段連載的作品。對於立志當漫畫家的年輕人,他曾經這樣勸勉:「多讀書,先做做其他工作。」是的,沒有早稻田大學的培養,沒有經過電器公司的職場生涯,就不可能打造島耕作這樣的角色。

後記:想看島耕作的就職演說,可按入官方網站:http://shimakosaku.net/,或者在Youtube輸入「社長島耕作」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