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05.2008

《顛覆道德》

自然界的生物,所作所為皆以有利生存為原則,按此看來,受自訂規條束縛的人類其實是違反天性。事實上,有形的法律條文或無形的社會枷鎖,背後都有一股靈魂支配着,那就是「道德」。

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強調人類該認識社會的普遍法則,要有道德必須學懂道德的知識,缺德是無知的結果。一般詞典把「道德」解作「正確的行為」,但「正確」的標準卻會隨時代、文化、輿論、種族或當權者的意志改變,當道德被顛覆,世界會變成怎樣?
瞠目結舌的境界
日本漫畫家間瀨元朗畫風傾向平實,擅長以線條織出陰森的畫面,正好迎合他所創作的天馬行空,但貼近真實生活的故事,甚至讓人產生錯覺,以為那樣故事其實是真人真事,在某時某處曾經發生過。

其中最受注目的,是去年出版的《死亡預告》,封面的宣傳標語寫着「一本令人瞠目結舌的的漫畫!挑戰人類最高道德標準的話題鉅作!」只要看過開首10數頁,就真的會當場語塞,說不出話來,但心頭卻非常沉重,衷心佩服作者的創意,緊密的故事結構亦令人非常讚嘆。

漫畫以虛構國家為場景,這處罪案率低,生產力高,這都是拜「國家繁榮維持法」所賜。此法例規定所有國民在小學入學時進行「國繁預防接種」,當中有千分之一的疫苗注入了納米膠囊,被「選中」的人會在十八至二十四歲間因膠囊爆破而心臟病發死亡,當事人在死前二十四小時會收到死亡預告證,通稱「逝紙」。

政府的說法是國民在「可能會死亡」的危機感中成長,就能提高「生命價值」的意識。法律實施後,自殺率大幅下降,生產毛額及出生率年年上升。被選上的人會得到「國繁遺族年金」,反對者則被列為「思想頽廢者」受重罰。總之,大家都認為只要能夠遵重這部法律,「就能夠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」。

故事主角是逝紙派送員,負責為不幸者捎來死亡信息,其身分與死神無異。透過工作情序與每個案例,讀者就能窺視到「國繁法」的操作情況。由於製造疫苗、注射、製作逝紙與派送人員均隸屬不同部問,任何人都難以控操誰會注射「加料」疫苗,亦無法預知哪些人是死亡者,整個制度真的如現實的執法機構般嚴密。

每個人都有獨特個性,一旦被預告只能多活1天當然反應各異,有人選擇犯罪報復,結果連累家屬遭社會譴責唾棄;有人寧願堅持追尋理想,把最後的歌聲留在人間;有人想盡辦法延長生命,以求趕及跟愛人告別,卻因出錯而更早暴斃……種種悲歡離合寄生在逝紙之內。看漫畫時心底不期然會想到:假如自己接到逝紙會如何反應?怎樣度過最後1天?合上漫畫後就會反思:為了999人的幸福,就該把另一人殺死嗎?毋須注射那支疫苗,只要看這部漫畫,就能體驗生命的可貴。

經濟學巨匠哈耶克對所有形式的集體主義深恨痛絕,即使是人民自願配合的集體主義亦不可取,「國家繁榮維持法」就是扭曲了全民心性的不良法規。雖然那只會漫畫的虛構情節,但環顧現實社會,若這條法規真的可行,肯定有不少國家願意採用,等於讓集體主義再次復辟。這部發人心省的漫畫已決定拍成電影,將於明年秋季在日本全國公映,屆時定必會掀起另一股探討道德的熱潮。
創造生命有何不可?
英國《衛報》於本年10初以頭版報導,美國科學家文特爾(Craig Venter)成功利用化學物質製造出合成染色體,可望在幾周內製造出人工生物。當科技進步到這種地步,人類的生活方式亦受到巨大衝擊,事件預計會惹來道德爭論。若以「天然」作為最高道德標準,現今醫學界就有太多不道德例子了,甚至生病吃藥不屬自然,疫苗亦是扼殺了千億顆細菌的生存權利才換回一條人命,而器官移植或開刀手術,在數百年前更是被視為是邪門行為,現在卻連複製生物變得可愛可親,人造人是否已在不為人知道誕生了?看來上帝快要失業了。然而人體最難保留或移植的還是腦袋,許多智者都渴望把腦袋急凍保存,靜待某天科技成熟時再重投人間,間瀨元朗另一部作品《變身》就讓想像成真。故事中的男主角成瀨原本是敦厚老實的普通人,偶然在地產公司拯救女孩時被劫匪開槍打中,腦部中彈變成植物人。其後劫匪自轟頭部身亡,腦袋剩餘部份剛好可補足成瀨缺失的細胞,院方決定進腦部移植手術,並騙他捐贈者另有其人。

手術成功了,成瀨回復知覺並迅速康復,但思想卻被劫匪的暴躁個性逐漸侵蝕,漸漸變成另一個人,還把萬般珍惜的舊愛拋棄了,陷入如精神分裂般痛苦的無助狀態,偶爾雖能恢復純良的本性,但越來越不能自控,開始不確定自己是誰了。作為首位移植腦袋的人,成瀨被當成醫學界尊貴的實驗品,主診醫生想操控他,另一位女醫生不惜出賣肉體求取得其日記,結果反遭殺害,還有一名表面正義的助理醫生亦另有企圖,人性隨着這場開腦手術走向暗陰。

最後,成瀨選擇再次開槍把兩邊腦袋一併轟爛,爛得沒法再修補,他離開了,但播下的種子卻在愛人的肚子中發芽,生命最後撥回正軌,大家還得活下去。
所有錯的地方都出錯
西方所說「梅菲定律」(Murphy's Law)是指任何有可能出錯的地方都出錯了(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.)。許多嚴重的罪行,就是由微不足道的邪惡組成。由日本著名作家兼大學講師藤井誠二編寫劇本、鎌手洋次繪畫的漫畫《17歲。女子高生監禁殺人》是由有許多小錯誤組成的極惡罪案,單是書名已叫人心寒,何況還開宗明義地寫道着:質問你何謂「生命意義」的衝擊代表作!

故事剛開始,男主角弘樹是飽受欺凌的中學生,偶然與不良少年的老大攀上關係,開始仗着對方惡名變成施暴者,動不動就出手打人,還在老大指使下偷竊,當他覺不妥想離開朋黨時已勢成騎虎,不能離群了。某天晚上,弘樹被迫隨老大乘車外遊,他們打算在路上拐騙少女上車,然後盡情玩弄。弘樹最後成了共犯,把十七歲女生擄劫到荒野。

女生拼命掙扎及一度逃脫,成功躲到暗處去,若弘樹沒有張聲,事情就此結束,但他卻怯於老大淫威下,為求自保把女生躲藏處供出,噩夢從此展開!女生被禁錮在其中一位少年的家中,每天被輪姦及虐打,情況慘不忍睹。弘樹剛巧與受害人的孿生妹妹就讀同一所學校,若當時他能鼓起勇氣說真相,就能阻此慘劇加深,但他還是選擇閉嘴,反而把好友拖入局,最後連累對方被殺害,罪行越陷越深。

妹妹鍥而不捨追尋失蹤姐姐的下落,終於把虛弱不堪的姐姐找到了,當時她已身心俱殘,站在死亡邊沿上搖搖欲墜。當所有犯人都被捕後,弘樹辯稱是為勢所迫才作惡,自己亦是受害者云云,但心底卻希望那位少女就此死去,讓老大等人被判死刑。幸好受害人逐漸恢復意識,但因所有犯人都是未成年,只需服刑數年就能重生,那少女卻要一生背負慘痛的烙印。

弘樹可以找出無限個減輕罪疚的借口,但面對受害人的妹妺質問:「你可以想像自己的痛苦,卻無法想像到別人的痛苦?」他只能流着淚跪地低頭求饒,妹妹始終沒有原諒他。世上最可惡的人,也許是那些以為事不關己或為求自保而不作聲的順民,他們的緘默讓犯罪者的膽子壯大,完全是幫兇。

法律對少年犯的寬鬆,反而讓他們犯案的膽子更壯大,這時候,法律竟然成了罪惡的源頭。這套漫畫雖然曾惹起社會極大迴響,但當喧鬧歸於平靜後,一切卻沒有改變,大家都似乎在靜待下一顆炸彈爆發。
販賣怨恨的生意
愛人固然很難,恨人卻更加痛苦。如果能把怨恨化做一盤生意,原來可以很賺錢,漫畫《怨恨屋本舖》就是靠販賣怨恨而取得成功。單論畫功可說相當粗糙,彩稿的技巧和用色都欠成熟,有時還帶點單調感覺,但作者栗原正尚憑着對人類怨恨情緒的瞭解,讓作品變得極有看頭

漫畫裏的神秘女子「怨恨屋」成立了名叫「怨恨屋本舖」的公司,專門幫忙客戶報仇,可按要求進行「社會性抺殺」或「實質的殺害」,即讓某人身敗名裂或死亡。若以為這是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」的故事就太天真了,女主角一切以錢為先,只要客戶出得起錢,就算有違天道的事她都會做,別人的傷痛或死亡對她來說只是工作的一部份,既算不上滿足感,亦沒有罪疚感。

每個人曾經怨恨過別人,大概都曾輕易說出「恨死他」這種話,因為不會成真,多說也無妨。但漫畫情節卻把腦海想的復仇方法變成真,而且有人代勞。書裏以單元故事介紹各種怨恨事,有很多情節都令人印象深刻,直搗人性心處。其中第4集的〈火燄少年〉最令人心痛心寒,那位來自單親家庭的男童喜歡到處放火,原因竟是「因為看到住在裏頭的人拼命逃跑的樣子,讓我覺得很好玩」,其中一次燒死了一名母親及兩名孩子,他站在現場看着火勢蔓延,還像勝出遊戲的樣子在微笑。

其後男童被捕了,他卻懂得佯裝無知和後悔,最終因年紀太小而沒被判刑。男童的母親是晚出早歸的歡場女子,完全是兒子的壞榜樣,母子對於造成別人的不幸都抱着事不關己的冷漠。然而死者的丈夫卻無法釋懷,因為犯人只是小男生,身分受保護,他連對殺死妻子的兇手是誰都無法知道,既得不到賠償,亦聽不到道歉,於是,他決定請怨恨屋燒死那對母子。

完成委托後,男童與母親被困在熊熊烈火的屋中燒死,怨恨屋的伙伴問她殺害男童時會否感心疼,她的回答是:「對被害者來說,犯人是大人或小孩根本沒差。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有受到相對報應。」所謂「報應」,不是由法庭審判,而是依據道德的灰色判決。這種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」的粗暴復仇方式,算是正義還是有違公義?就看每個人的良心道德了。

許多智者都說過類似的話:「污染人心的事物,全都是人類創造的。」要是沒有了「道德」的尺度,就沒有所謂「反道德」了。那時候的世界到底會亂成一團,抑或是更加美好呢?

3 Comments:

At 1:25 下午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大大您看過的漫畫真的很多,見解又很棒,貴部落格已變成我最好的書單來源了呢~~謝謝你!!

 
At 10:50 上午, Blogger Noise Kelvin said...

"死亡預告"...
的確幾殘酷...但發人深省

 
At 4:17 下午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路过必踩!

很精辟的见解,对于漫画的口味也非常独到!

支持啊!

 

發佈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