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學漫畫
港產電視劇《妙手仁心》永遠是收視保證;美國連續劇《仁心仁術》(ER)每輯都大收旺場;日劇《白色巨塔》多次翻拍,每次都成為社會話題;內地劇集《沒有硝煙的戰爭》以沙士為題材,播出後同樣廣受好評。原來表面沈重嚴肅的醫療界,內裡章節相當引人入勝,難怪十個會考狀元,半數立志要成為醫生。
擅長把任何題材化作曲折情節的日本漫畫界,早於70年代已出現醫學漫畫,並且一直獨領風騷。全因醫學漫畫必需有專業知識輔助才不致貽笑大方,真確內容才是作品靈魂。在其他國家裡,醫生的地位遠較漫畫家為高,不易拉攏雙方合作;相反日本漫畫家的地位與醫生相比亦毫不遜色,做就兩者合作契機。
首席醫生:怪醫秦博士
首位創作醫學漫畫的,是日本「漫畫之神」手塚治蟲,他筆下的《怪醫秦博士》(或譯《怪醫黑傑克》Black Jack),對醫療界、漫畫界及讀者均有深遠影響,主角已成為醫生們的偶像,也為同類漫畫奠下了楷模。
手塚治蟲是擁有執照的醫學博士,在1973年為紀念加入漫畫界30年而創造《怪醫》,原訂只有5個單元,但求把他理想中的醫生形像描繪出來。惟作品出版後引起極大迴響,手塚在徇眾要求把故事延續下去,結果共繪畫了243回故事。
創作《怪醫》時,手塚因動畫公司倒閉而欠下巨債,生活面臨困境,他只好不斷增加漫畫產量應付債項,身為醫學界逃兵的他,索性以一個不容於正規醫療界的無牌醫生作為漫畫主角,既把自己的境況投射其中,也表達出對當時日本的醫療界的不滿與祈盼。
秦博士(Black Jack)是醫術高明但性格孤僻的外科醫生,臉上縫上兩塊不同顏色的皮膚,頭髮黑白夾雜,喜歡穿著黑色大衣,表面是開天殺價的無良醫生,但暗裡對貧窮患者有情有義,頗有「劫富濟貧」風範,與傳統醫生嚴肅整潔的形象大相逕庭。
《怪醫》出版的年代,日本並未訂立保健制度,民眾把期望投射到漫畫角色是理所當然的事。然而多年以後,讀者對秦博士的景仰卻有增無減,甚至連外地讀者都祈求有這種角色出現,這正好反映全球大部份國家的醫療制度問題叢生,未能滿足病者所需。
日本不少現役醫生都因《怪醫》感召而立志行醫,當地更成立了「B.J.症例檢討會」,從《怪醫》裡選出其中36次手術進行分析,研究實際的可行性,並把結果著書出版,在業界成為佳話。
《怪醫》以後的作品,大部份都未能脫離手塚設置的框框,故事主角多是不容於正規醫療界,但擁有高超醫術的男性外科醫生,營造緊張氣氛的手術場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。
其他重要作品包括:曾改編成港產片的《流氓俠醫》、畫功精細寫實的《Dr.汞》、以醫生傳記為藍本的《野口英世物語》、講述年青醫生在缺乏資源的離島行醫的《孤島診療所》、不讓任何一個患者死亡的《天生妙手》、古道熱腸的《無敵怪醫》,以及好色不羈、難以禦駕的《醫龍》等等。
專科的醫學漫畫中,最特別是以精神科病人為題材的《女醫生檔案》,主角是漂亮冷傲的女醫生,算是「陽盛陰衰」的醫學漫畫裡的異類。還有描述下半身隱疾的《天才泌尿科醫生?一本木守》,女漫畫家高倉敦子筆下的男醫生,以輕鬆惹笑的手法介紹令人難以啟齒的下半身隱疾,令讀者獲益匪淺。
衝擊醫療界:杏林先鋒
《怪醫》以來最受注目的作品,是由左藤秀峰作畫的《杏林先鋒》(共11冊,未完),作品監督長屋憲來自日本的醫療情報研究所,深知白色巨塔內種種不為人知的規矩,讓讀者深深感受到在龐大精密的醫療體制下,醫生和病人同樣無奈。
2002年出版的《杏林》,英文名稱是Say Hello To Black Jack, Back Jack是手塚筆下的怪醫,這既是向大師致敬,也藉此提出挑戰和討教。《杏林》甫出版便獲得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季漫畫部門優秀賞,首5冊銷量逾600萬本,改編成電視劇後掀起社會廣泛關注,連政界亦響起醫療改革的呼聲。
《杏林》突破之處,在於主角並沒有高超的醫術,首次單獨面對垂危的傷者時,甚至害怕得躲在暗角顫抖逃避;面對虛偽及玩弄權術的高層時,亦表現出卑躬屈膝、忍氣吞聲的姿態,軟弱得與普通人無異。正因如此,反而引起讀者極大共鳴,大家對大醫院主義、「醫醫相衛」、集體利益淩駕於病人生死等問題,作出不能迴避的反思,令《杏林》在《怪醫》以外打出一片江山。
《怪醫》書裡說:「醫生不是神,卻是病人唯一『可以』信任的人。」
世上沒有完美的醫療制度,當中永遠有改善空間,與其祈盼神醫出現,不如切實地把制度改好,讓醫生成為病人「值得」信賴的人吧!
0 Comments:
發佈留言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