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03.2011

給社會賢達推薦一部漫畫

致社會賢達諸公:
(包括特首曾蔭權、決策高官、教育家及各位成功人士)

作為掌握香港發展方向的最上層決策者,各位定必費盡心思去瞭解民情,那一定留意到近日坊間興起把香港人按「代」劃分,即引用呂大樂教授著作《四代香港人》去分析社會現象。這本只有六十八頁的小書,四篇文章論盡香港四代人,除卻序言和後記,實質內容只有四十五頁,每頁不過是四百餘字,平民百性從天水圍擠車到中環,一程車已足時間看完,雖然大部份乘客都是疲累得爭取時間打小睡;而尊貴的各位大人乘坐專車從半山下凡之際,亦可安在車廂舒適地把書幹掉,細心的心思把眾生對「代」入座。

所謂四代香港人,第一代生於二、三十年代,經歷過戰亂的一群,許多是走難來港打算暫作居留,結果卻落地生根;第二代於一九四六至一九六五年誕生,即所謂「戰後嬰兒」,被指是建立繁榮香港的中流砥柱,至今仍老而不退;第三代為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五出生,雖已踏入壯年,但大部份從未嘗過成功滋味;第四代生於一九七六至一九九○年,呂教授直言他們從開始就是輸家。

輸家中的輸家
此書於○七年中旬出版,當時雖有一番討論,但聲音局限於文化界內,不夠響亮。而今夏天以還,年輕網民勢力掘起、青少年濫毒問題混和o靚模熱潮,小書突然成為社會現象的解碼器,變成潮書也。江山代代有人出,只要仍未陸沉,往後的第五、六、七代香港人自然陸續有來,可以預見,既然第四代已是輸家,其後輩只能是輸家中的輸家,他們還有前途嗎?太灰暗了,請問各位如何能告訴下一代:「生命滿希望,前途由我創」?獅子山下的滄海桑田早被填平,還起了一座座屏風樓,克苦成材的精神恐怕已變成炒金炒股式的思覺失調妄想症了。

別誤會,這裏的確是談論漫畫的地盤,文字書留待有識之士慢慢鑽研吧。在此想向各位推薦一部漫畫作為《第四代香港人》的補白,那就是《自決少女隊》,原作者小原信治生於一九六九年,屬於呂教授筆下的第三代人,是活躍的電視劇及廣播劇作家,創作題材非常廣泛。漫畫則由海埜悠子繪畫,二○○五年出版時成為社會話題,只因自殺題材實在感敏。

故事講述四位屬於「第四代」的女子,因不同理由而萌生死念,在自殺網上聯繫後組成樂隊,決心要「華麗地死在觀眾面前」。四人一直以「代號」相稱,十分符合網民匿名交往的原則,發起人是二十歲的茱利亞,她是主音兼歌曲創作者,成員包括性格懦弱兼患有抑鬱症的阿綾(二十三歲)、困在房間六年的米迦勒(十九歲)、提供SM性服務的卑呼彌(三十歲)。背景性格相異的女子因「死」字而相遇,像開玩笑卻又十分認真地要死,單是故事的首章,大概已足夠觸動擁有「正面人生觀」的諸位賢達,也擔當得起「茶毒青少年心智」的重罪,各位一定會切法把封面上的「限」字,狠狠地改為不能出版的「禁」字呢?

失敗者的自白書
龍應台教授把最新著作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視為向戰時失敗者致敬的作品,何妨把《自決少女隊》看成現代失敗者自白書。漫畫之所以引起轟動,只因為情節貼近現實,讓人覺得所有章節都是活生生的:跳軌、吊頸、割脈、吞藥、跳樓、觸電……從主角都所有配角,無論最後生與死,全都是不同程度的失敗者,只能在充滿壓迫的夾縫中偷生,或者索性死去。

作為樂隊搞手的茱莉亞一直沒有向同伴透露為何要死,原來她是媽媽跟不知名男子所生的,然後莫名奇妙地來到這個世界,從未感受到親情。茱莉亞在唱歌中找到自信,出道前卻確診患上頭喉癌,若開刀,從此失聲,否則只剩下三個月命,她選擇要唱到死為止。至於阿綾,是性工具公司的上班族,跟鄙卑的上司搞婚外情,被搞詐玩弄欠下一屁股高利貸,結果被拋棄了還懷孕,肚皮一天一天漲大,她急於尋死,但意志並不堅定。

米迦勒永達是全身黑色lolita打扮,只會以手機短訊和人溝通,她在十三歲時受到同學欺凌,父母知道後向對方家裏交涉,結果那個女孩跳樓自殺死了。米迦勒從自閉在房內,心聲灰暗得如她的衣服:「我好害怕自己也會變成那種不瞭解他人痛苦的大人」。她最害怕、最討厭的,其實就是自己。小女孩心底渴望雙親能瞭解她的想法,但不要過份的呵護,她叫媽媽購買自己參加的樂隊唱片時,母親看過封面,卻竟然認不出長大了的女兒,更不知女兒想在成年前告別凡間(日本人是二十歲才成年)。至於SM女王卑呼彌,甫出場就一副飽歷滄桑的模樣,一邊大吃大喝,一邊笑着訴說悲慘經歷:「性虐待、躁鬱症、割腕、強姦、欠債……該遇到的我都遇到了,真是完美啊!」她那時沒有說的,還有亂倫,她跟爸爸同樣是家中的失敗者,父女互舔傷口,她在十歲時被爸爸強姦了,卻無法討厭那樣的爸爸,只想去死。

變態血腥的新聞永遠最賣錢,正如美國評論家Susan Sontag所言,人就是愛旁觀他人之痛苦,《自決少女隊》開演唱會的目的是要在舞台上自殺,卻意外地吸引到群眾注意,「去死」就是歡呼聲,渴望近距離目睹生命的終結。當然,樂隊沒有一開始就死去,於是,自殺變成可賣錢的噱頭,尋死也是商品化,連命也可以不要的四名女子,卻要受到經理人的操控,生存就是如是無奈。

最後,茱莉亞如願死在舞台上,她的遺言卻是反高潮:「好想活下去。」剩下三人繼續生存,但生活的煩惱沒有如童話結局般抺得一乾二淨,困苦如昔,這才是現實,而且是殘酷的現實。香港與日本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,近年亦備受自殺問題困擾。漫畫的結語說到:「用那種闡述生命寶貴為正確主張的方式,去鼓勵那些被逼到自我了斷的人,可說是豪無意義。我們需要的是能夠陪我們一起填補,『彷彿地球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還活着』那種無止盡孤獨感的某個人。」

各位贏家們,別再用獅子山下式的奮鬥精神向第四代或以後的年輕人說教了,你明白輸家的孤獨感嗎?或者,你了解自己孤獨感嗎?漫畫只有三冊,花點時間,看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