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.14.2006

浦澤直樹的記憶三部曲

經過249回連載,《20世紀少年》終於完結了,單行本相信還要多等數月才能出完。

對於浦澤直樹,與其說是喜歡,不如說是敬佩。看過他的作品,就知道他何被稱為「漫畫大神」,而不是一般的漫畫大師了。是的,日本漫畫界有許多大師了,但沒有太多大神,而漫畫之神,就只有手塚治蟲而己。

拜網絡所賜才能提早窺見結局,然而故事裡有留太多疑團未解,是時候要重看一遍。

早就認定《怪物monster》、《20世紀少年》和《PLUTO》是浦澤直樹苦心經營的記憶三部曲。monster裡的孖生兄妹,生於動盪恐怖的東德時代,來自人體實驗場的兩名倖存者,記憶在不知不覺間crossover,最後不知哪部份才是真實經歷,哪些記憶才屬自己。浦澤似在挑戰「雙胞胎有心靈感應」的傳統智慧,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:人的存在,見證於別人的記憶。手法高明令人嘆為觀止。

《20》則是童年玩伴的集體記憶,小孩子的跨張和天真的本性活現紙上,當遊戲場從童年的基地變成殘酷的社會鬥獸場,一切就變成不好玩了。成年人追憶過去的時光,自然有歪曲、美化、醜化或遺忘,讓故事找到可任意重演或轉變的最佳借口,角色不斷消失又重現,穿梭交錯間有點自圓其說或拖延劇情之嫌。


客觀來說,《20》能再精簡一點就好了,因為到了尾段,有些情節一再重覆,有點像喋喋不休的老人,到最後終結時,又像突然撒手不玩的小孩,這也是作者的手段嗎?

《Pluto》(港譯布魯圖,這個譯名令人倒胃,出版社快改名吧,否則怎買得下手?)講述機械人的鬥爭,連載以來大獲好評,有人甚至拿來跟電影《A.I人工智能》相比,可見劇情的確吸引。《Pluto》改篇自手塚治蟲的名作《小飛俠》的其中一個章節,在漫畫之神的光環下,沒有人敢說此作品能超越前人,但也沒有人認為浦澤較差,箇中答案便隱約可見。

一直以來,人類認為電腦數據較人腦記憶更可靠可信,對機械的崇拜虔誠得像對宗教的迷信,《Pluto》中的機械人卻會丟失記憶,同樣受到失憶和噩夢困擾,這是浦澤對科技的未來的預示嗎? 從雙胞胎到集體記憶,從人類思想到機械檔案,浦澤在三部作品中,展現出遠大而具深度的視野。

浦澤的作品可談論性尚有許多,出色的漫畫與偉大的文化作品的共通處,就是經得起不同角度的演譯,正如藝術巨匠達文西留給後世的,不是單純的畫作,而是一連串密碼。

敬佩一位人物,除了讚賞和學習外,亦應從對方的言行作出反思和批判。說到底,這是人,而不是神。